(通讯员:底雅馨;摄影:王崧涧)2022年6月17日下午,由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长江论坛第146讲如期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语系主任吴晓樵教授应邀为公司师生开展了主题为“论冯塔纳小说中文本中的隐匿游戏——以《马蒂尔德·墨琳》为例”的学术讲座。外语学院黄宏发书记、李圣杰经理、包向飞副经理,德语系鲁晓雁老师、高中杭老师、张申威老师、李雪老师、曾璇老师,西班牙语系朱洁蓉老师线下参与讲座,翻译系江承志老师、华中科技大学德语系主任林纯洁老师、全体德文系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与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德语系主任徐琼星老师主持。
吴晓樵教授首先对文本《马蒂尔德·墨琳》及其作者特奥多尔·冯塔纳做了简要介绍,他特别指出,冯塔纳作为19世纪德国诗意现实主义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国际学术界对其作品已经开展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研究。然而,其晚年作品《马蒂尔德·墨琳》中的现代创作意识却还没有被国际冯塔纳研究界充分领悟。本次讲座中,吴晓樵教授从文本细读出发,详细解读了其文本中潜在的隐喻机关。
吴晓樵教授首先为我们揭示了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份隐匿结构。通过结合冯塔纳所处的时代背景,小说开始的时间节点,男主人公胡戈的外在形象及其悲剧性结局,男女主人公对话时马蒂尔德“也许皇帝就在我们对面”的话语影射等论据,吴晓樵教授指出,男主人公的老员工身份下,实际上暗含了对德意志帝国短命皇帝腓特烈三世的投射;另外,冯塔纳借用“法式沙发”这一物品意象以及贯穿全文的“gebildet(意为:有教养的;描画的)”等双关性词汇表达,实则向读者暗示了女主人公潜文本中真实的隐匿身份:法国神话中的梅西露娜女神。
吴晓樵教授进一步指出,在小说中,冯塔纳运用了相当数量的道具作为意象,以达到欲言又止的暗喻与指涉效果。如“门”和“窗”隐涉文本的隐藏和袒露,“名片盒”对文本下隐匿身份的暗示,“登堂入室的钥匙”对潜文本入口的暗示,以及“披风”对隐匿的提示等;同时,冯塔纳对于词汇的双关性运用也进一步增加了小说的隐喻意味,如男主人公胡戈对名为Runtschen的老妇人的莫名恐惧情绪,而老妇人的名字与德语词以为跌落的“rutschen”极为相似,这也再次暗示出胡戈隐匿身份的难言之隐:皇帝腓特烈三世并不光彩的人生谢幕。此外,文本中对于“Recht”等多义词以及具有袒露意义的小品词“bloß”的多次运用,也可以从中窥出作者在表面文本之下设置的潜在隐匿游戏。
吴晓樵教授最后总结道:作为一名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冯塔纳在对日常的现实主义描摹中,实则精心编织了一张绵密的遍布文本隐喻机关的大网,开辟了一场“文本的化装舞会”。而国际学术界对小说中隐匿结构的破译失败,也从侧面反映出《马蒂尔德·墨琳》是老年冯塔纳的一次高度精湛的艺术历险。
吴晓樵教授视角独特的讲座受到了听众的强烈反响。李圣杰经理,包向飞副经理以及德语系各位老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见解与问题,吴晓樵教授均作出了详尽且有力的回复。最后,李圣杰经理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感谢吴晓樵教授在百忙之中为师生带来内容丰富且极具启发性与创新性的学术报告。此次讲座圆满落下帷幕。
吴晓樵教授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洪堡学者;2018年起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委员、第九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