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纵横谈:新时代文化强国怎么建? ——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在武汉举办
2018-10-21 22:57 光明日报客户端 王斯敏 曲一琳 张胜 金绍农 王晓静 马淑杰 陈庚 杨敏 陈世银
珞珈山上,名家云集。10月21日,由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珞珈智库论坛在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举行。本届论坛聚焦“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来自学界、政界、传媒界、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深入研讨,广泛交流。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沈壮海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沈壮海在致辞中指出,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始终走独立自强之路,以谋求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国家富强为己任。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深厚的底蕴,产生了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珞珈智库”在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特色,积极推进新时代“珞珈智库”建设,努力提升服务决策咨询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沈壮海致辞
陆先高肯定了本届论坛对于推进新型智库资政启民、助力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他指出,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使我国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持续壮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蓄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丰盈的精神动力。进入新时代,在通向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大量的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大量的战略问题需要科学筹划,大量的应用实践问题需要提供真招实策。这是新时代抛给中国智库的一道考题。智库应勇于担当,通过深入研究宏观战略问题、精细研究具体问题、超前研判最新态势与前沿问题、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人文底蕴深厚,专家学者们积极接续历史文脉、传承家国情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储备和智力支持。光明日报将一如既往发挥优势、担当职责,与各界学者共建新型智库共同体、抒写中国智库家国情。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致辞
喻立平指出,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强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一方面必须面对和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保持中华文化的胸怀、智慧和自信,完成中西文化的融通;另一方面要通过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关注和回应时代、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致辞
本届论坛承袭上届传统,以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形式展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经理仲呈祥、湖北省文化厅厅长雷文洁、湖北省文学艺术届联合会主席刘醒龙、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等6位专家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孙正聿就学术使命问题、学者担当问题、学术传播问题发表观点。他认为,对于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来说,最根本的问题是重构人的精神家园,学术研究应该为此发挥巨大作用:用理论照亮现实,照亮人的精神世界。学者是人格化的学术,离开了学者就无所谓学术。为此,学者应当有四个“真”字和三个积累——真诚、真实、真切、真理。真诚是学者的根基,真实是学者的研究基础,真切是学者真实的贡献,而真理是学者应有的追求。三个积累,是文献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而学术传播重在打造经典、开展批评、推广普及、强化外译、形成学派。
孙正聿教授发言
冯天瑜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回顾了日本对中国展开长期社会调查的历史,提出了对今天我国智库研究的启迪与警示,他指出,智库建设的价值在于能够为国家发展起到建言作用,要想真正发挥这一作用,必须进行深入、客观、长期、系统的社会调查。
冯天瑜
仲呈祥
雷文洁
刘醒龙
骆郁廷
在下午举行的圆桌对话论坛上,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韩永进,国家文物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曙光,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等专家围绕“文化发展与文化政策”主题展开了探讨。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经理程曼丽、澎湃 新闻网常务副总编辑李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主任于运全、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副经理王战等嘉宾围绕“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主题进行了对话交流。
“珞珈智库论坛”由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本届论坛由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承办。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主要围绕国家亟需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开云全站中国有限公司学科和科研优势,搭建智库服务与政策对接的平台,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王斯敏、曲一琳、张胜,通讯员 金绍农、王晓静、马淑杰、陈庚、杨敏、陈世银)